-
有机催化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选择氧化 围绕-CH3、-CH2、-CH等键的选择氧化活化等科学问题,开发烃类、醇类等选...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有机催化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orgcatal.dicp.ac.cn
负责人:徐杰
工作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科领域:精细化工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高进
办公电话:0411-84379716
手 机:
E-mail:gaojin@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张晨
办公电话:0411-84379769
手 机:
E-mail:chenzhang@dicp.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选择氧化
围绕-CH3、-CH2、-CH等键的选择氧化活化等科学问题,开发烃类、醇类等选择氧化的新路线和新方法,为工业应用提供创新技术。
2. 催化选择加氢
开发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选择加氢、选择加氢脱氯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技术。
3. 生物质转化
以糖类及其衍生物、甘油等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为原料,催化转化制乙二醇、丙二醇、乳酸、马来酸、呋喃二甲醛、呋喃二甲酸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长远目标:以纤维素、木质素及其他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单体以及新型液体燃料,发展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和能源产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4. 催化新材料
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催化转化等重要过程,研究开发多相催化新材料、新型催化剂载体、均相催化新材料以及仿生催化新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 对二甲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对苯二甲酸(PTA)是生产聚酯纤维、薄膜、聚酯瓶等材料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化纤、轻工、电子、建筑、国防等领域。聚酯纤维是最主要的合成纤维品种,占全球合成纤维总产量的近80%。目前我国PTA产能达47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超过2600万吨/年。PTA是采用Co-Mn-Br催化体系,由对二甲苯(PX)氧化制得。为保证足够的反应深度,需使用大量溴化物,导致装置材质要求高、设备投资大。以现有PTA生产规模计算,全国PTA生产中溴化物用量超过65,000吨/年。大量溴的使用和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持久性污染。另一方面,PTA行业也影响上游PX及下游聚酯、化纤行业的发展。因此,开发PTA生产中高效、环境友好的氧化催化新体系及其应用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团队研究开发出PX氧化制PTA关键新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体系,提高氧化反应活性和效率,大幅降低溴用量。该技术在乌鲁木齐石化1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连续应用6年,Co、Mn、Br用量可降低15%以上,并可减少醋酸溶剂消耗,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良。
2. 乙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苯乙酮是溶解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的重要溶剂,也是制造香精香料等的重要精细化学品。苯乙酮传统生产采用AlCl3催化苯与乙酐反应,副产大量HCl和铝盐,成本高,污染大。
本团队研究开发出乙苯催化氧化制苯乙酮新技术。与企业合作,设计建成2000吨规模工业装置,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苯乙酮产品纯度达99.5%以上,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指标要求。
3. 甘油催化加氢制1,2-丙二醇
1,2-丙二醇是重要化学品,主要用于合成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在汽车、船舶、建筑、电力、电子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全球1,2-丙二醇产量超过200万吨/年,我国需求量约80万吨/年,近年来我国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1,2-丙二醇传统生产方法主要以重要资源丙烯为原料,通过环氧化、水合等过程制得,依赖于石油资源消耗,工艺复杂,效率低,成本高且污染严重。
本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条不依赖石油资源制1,2-丙二醇的新技术路线,以生物柴油、肥皂或脂肪酸生产过程副产的低品质甘油为原料,一步直接催化转化制得高品质1,2-丙二醇产品。完成了1000吨/年规模甘油加氢制1,2-丙二醇中试,甘油转化率达95%以上,1,2-丙二醇选择性90%以上。该技术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13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查看详细
-
微化工技术团队
微化工技术团队自2001年起开展微化工技术研究,已建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微加工中心于一体的微化工技术研发平台,一直...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微化工技术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microchem.dicp.ac.cn/
负责人:陈光文
工作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科领域:精细化工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陈光文
办公电话:0411-84379031
手 机:
E-mail:gwchen@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张晨
办公电话:0411-84379769
手 机:
E-mail:chenzhang@dicp.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微化工技术团队自2001年起开展微化工技术研究,已建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微加工中心于一体的微化工技术研发平台,一直致力于实现相关化工过程的微型化、过程强化及绿色化。
主要研究方向:
微尺度下流体流动、传递及反应规律
微化工系统相关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封装、微化工系统的放大与集成
微化工技术的应用开发,如强放热反应(磺化、硝化、氯化等)、微纳米材料的连续可控合成、液-液/气-液反应(吸收、萃取等)、气-固/液-固/气-液-固多相催化反应
可转移转化研究成果:
用于磷酸二氢铵、硝酸异辛酯、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微化工系统
用于优质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微化工系统
微型制氢系统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 用于磷酸二氢铵生产的微化工系统
磷酸二氢铵作为磷酸盐的系列产品之一,常作为氮磷复合肥料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其生产工艺主要涉及液氨稀释、浓磷酸稀释及酸碱中和三个过程。液氨稀释通常在射流混合器内进行,后两者通常在罐式反应器(~1000 m3)内进行。
产量为10万吨/年用于磷酸二氢铵生产的微化工系统
由于液氨稀释及酸碱中和均为强放热过程,传统设备无法将热量及时移除,液氨极易发生气化,从而导致混合器震动剧烈、噪音大、原料损失、废气排放量大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为制备得到高纯度磷酸二氢铵,氨水与磷酸摩尔比的误差必须小于±0.5%,使得过程调控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微化工技术团队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微换热器与微混合器于一体的微化工系统,实现了高纯度磷酸二氢铵的连续生产,反应器总体积小于36 L。与传统装置相比具有反应器体积小、移热速度快、过程效率高、无振动、无噪音、无废气排放、能耗低等优点。
2. 用于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微化工系统
产量为1万吨/年用于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微化工系统
石油磺酸盐是最具商业前景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之一。由于原料组成复杂,其工业生产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活性物含量低、过程能耗高、安全性差等。目前石油磺酸盐的工业生产多采用以石油馏分油为原料、液相SO3为磺化剂的间歇釜式磺化工艺。液相SO3磺化是典型的快速强放热反应,反应物料接触后迅速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易导致反应器内局部过热、副产物大幅增加。因此,反应物料的快速混合、反应热的及时移除和反应速度的有效调控是提高液相SO3磺化反应的活性物含量及实现过程安全平稳进行的关键。
针对液相SO3磺化反应过程特点,微化工技术团队开发了基于微化工技术的两级磺化工艺,设计组装了适用于万吨级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微反应系统,并成功地完成了以柴油基、蜡油基稀释油为原料生产石油磺酸盐的万吨级工业规模示范运行。蒸发后的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含量高于45%,单磺化物浓度高于80%,SO3用量降低了30%以上,节能效率高于30%。
3. 微型制氢系统
氢能因燃烧热值高、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成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以醇类、烃类和醚类等为原料现场制氢既可解决氢气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又可为输氢管道无法到达的边远地区供氢。微化工技术团队成功开发了以甲醇为原料的微型制氢系统。该系统由甲醇氧化重整模块、甲醇燃烧模块、两级CO选择氧化模块及微型换热器组成。基于高活性、高选择性及长寿命催化剂的开发、热量的梯级综合利用及系统的微型化,该微型制氢系统可实现室温下自启动及平稳运行,氢气产量为1 Nm3/h,CO浓度小于25 ppm,系统总重量为5.3 kg。
H2产量为1 Nm3/h微型甲醇制氢系统
查看详细
-
选择氧化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在认识催化氧化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明高活性、高选择性可循环使用的催化新材料,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氧...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选择氧化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so.dicp.ac.cn/
负责人:高爽
工作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科领域:精细化工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高爽
办公电话:0411-84379248
手 机:
E-mail:sgao@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刘丹竹
办公电话:0411-84379178
手 机:
E-mail:liudz@dicp.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在认识催化氧化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明高活性、高选择性可循环使用的催化新材料,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氧化过程。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烯烃环氧化制备环氧化合物的绿色催化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己烯制备环氧环己烷千吨级工业装置
环氧环己烷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它可以用作环氧树脂的活性稀释剂,还可制成二环己基-18-冠-6、二环己基三氮杂-18-冠-6等冠醚化合物,并可以合成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克螨特以及环己二醇、环己二烯、邻苯二酚等有机化合物。同时由于环氧环己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使其在高效光固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技术由双氧水直接氧化环己烯制环氧环己烷。2002年辽宁省科技厅通过该方法的小试技术鉴定,该项目具有原始创新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使用该技术的千吨级工业生产装置建成,该项目获得2004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5年第二套千吨级工业装置顺利投产
环己烯催化氧化制环氧环己烷的新方法不仅解决了过去传统工艺路线中的腐蚀、污染问题,而且在经济成本上有所降低,整条工艺路线简单,投资少,生产的产品含量高,色泽好,适合于出口产品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采用相似技术的大宗化学品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工业示范技术正在研发中。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