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

Teams

石油化工材料腐蚀安全评价团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23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石油化工材料腐蚀安全评价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crm-eac.imr.ac.cn/sy-yanjiufangxiang.asp
负责人:韩恩厚 工作单位:金属研究所 学科领域:材料腐蚀与防护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刘贤斌 办公电话:024-24502670
手 机:15840432936 E-mail:xbliu@imr.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李鹏 办公电话:024-23971157
手 机:15140035307 E-mail:pengli@imr.ac.cn
团队介绍

石油化工材料腐蚀安全评价实验室是以力学/化学交互作用研究组、西金材料中心、中石化总公司沈阳设备失效分析及预防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腐蚀控制技术方向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坐落于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长期从事石化材料的环境腐蚀行为、失效机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东北地区唯一通过环评和CMA认证的湿硫化氢腐蚀腐蚀研究评价的实验室,针对石油化工材料等在苛刻服役环境下的材料失效过程,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分析测试,揭示石化材料的腐蚀失效规律与机理,提出腐蚀失效的评价模型和相关的防护措施,开发新型耐蚀材料,建立相应的腐蚀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系统,并指导金属材料工程应用。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在湿H2S/CO2环境下相关标准下的试验与评价,包括:硫化物应力腐蚀、氢致开裂、常温常压/高温高压硫化氢应力腐蚀、晶间腐蚀、氯化镁应力腐蚀等。

湿H2S/CO2腐蚀与力学的交互作用,腐蚀产物膜层演化过程,研制新型耐腐蚀合金材料;

腐蚀演化动力学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腐蚀损伤的预测模型,石化工程结构材料的腐蚀环境下损伤评价与寿命预测方法。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油气管道的腐蚀损伤评价及维修技术

基于几十年在油气管道的腐蚀研究结果,提出腐蚀裂纹当量法,首次将断裂力学系统引入管道安全评价中,建立了国家标准SY/T 6151-2009,并在油气长输管道和油田管道的服役安全评价方法中被广泛使用,并获得201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技术也应用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内腐蚀评价:兰成渝(兰州-成都-重庆)成品油管道于2002年投产运行,全线长1250公里。运行10年后2012年检测,发现大量的内腐蚀/外腐蚀,特别是成品油管道内腐蚀在我国尚属首例。由于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铺设地形复杂,高度落差最大达到2270米,管道穿跨越多条河流,管道沿线也有距离矿山较近(110m),与多条高压输电线交叉,管道大部分处于山区,一旦出现事故,维修维护均困难,对管道的腐蚀状况和剩余强度急需评价并给出控制对策,实验室通过系统研究后给出了管道腐蚀成因,并建立了管道内腐蚀评价软件,开展了管道的可用性评价并提出对策,保证了该成品油管道的运力、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结果对我司下辖的管道包括中缅管道均有重要工程价值。




实验室资质


实验室设备

日本东申高温高压慢应变拉伸仪及电化学工作站 (-350℃,30MPa)


美国热电高温高压慢应变拉伸仪


美国热电应力环应力腐蚀测试仪


日本岛津疲劳腐蚀测试仪


20KW硫化氢吸收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