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院概况
科技成果
研发团队
成果视频
联系我们
研发团队
Teams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能源化工
生物技术
环保减排
精细化工
科学仪器
新能源
金属研究所
工程材料
特种合金
薄膜材料
表面工程与防护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生态与环境工程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先进制造
电子信息
机器人
海洋研究所
水产养殖
海洋工程与装备
生物技术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生物能源
生物基材料
能源应用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生物技术
环境保护
现代农业
中科院沈阳计算公司
电子信息
先进制造
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
真空装备
中科院系统其他单位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环境工程修复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防治、固废资源化利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和区域环境学等方面的系统性工作,取得了采油污水处理,水...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环境工程修复技术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12
负责人:郭书海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生态与环境工程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李刚
办公电话:024-83970449
手 机:13704012957
E-mail:ligang@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防治、固废资源化利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和区域环境学等方面的系统性工作,取得了采油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含油固体废物处置,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与风险评估等科研成果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采油污水高标准外排技术;
油田注水及掺水管网阻垢技术;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油田含油污水高标准外排与资源化利用
本项目组在辽河油田开展了相关技术研发与示范工作。主要通过生物-物化协同处理,实现稠油污水的高标准达标外排;通过掺水管网的防腐阻垢,实现了油田采出水的资源化回用。目前,稠油污水达标排放技术已经在辽河油田应用了10余年,取得了较好效果;掺水管网的防腐阻垢技术在辽河油田的高升采油厂、沈阳采油厂等进行了推广应用,结果表明,管网使用寿命增长为原来的2-3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采油污水生物-物化协同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获得了2006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与应用获得2009年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采油污水资源化中的管网防腐阻垢技术及应用获得201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油田含油污泥处理与污染土壤修复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与应用获得了2010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本项目组与辽河油田华油公司、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胜利油田金岛公司合作,开展了油田含油污泥处理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目前,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已经在辽河油田得到应用;石油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在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胜利油田金岛公司分别开展了技术示范。修复结果表明,比原有技术效率提高30%以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查看详细
区域低碳发展研究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区域低碳发展研究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519
负责人:郗凤明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产业生态学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郗凤明
办公电话:024-83973123
手 机:
E-mail:xifengming@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节能减排技术、生态修复规划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矿区生态修复规划
基于恢复生态学与生态规划理论,对辽阳市双河及周边矿区开展生态修复规划,构建矿山生态安全格局,恢复矿区退化生态系统功能,消除矿山地质环境风险,建设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环湖道路,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区域。
节能减排技术
根据国内外低碳发展领域的先进理论、技术,开展长期碳排放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解决国家及地方政府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区域低碳化发展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
查看详细
荒漠化防治研究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机理;植物群落稳定性和植被过程;沙地水文生态过程;沙地植物生长适...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荒漠化防治研究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27
负责人:蒋德明
工作单位: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荒漠化防治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李雪华
办公电话:024-83970442
手 机:
E-mail:lixuehua@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机理;植物群落稳定性和植被过程;沙地水文生态过程;沙地植物生长适应对策;沙地土壤养分循环过程;沙地生态经济示范模式。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沙区生态经济模式开发、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经营模式开发、沙区人居生态环境保障模式开发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沙区生态经济模式开发与示范
针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脆弱状况,建立庭院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庭院果树栽培和生态养殖沙区生态经济模式(苹果、大枣)。 建成牧区庭院营建庭院防护林、舍饲养殖模式。培育庭院生态经济示范户25户,示范面积100亩,推广辐射1000亩,培训农牧民群众70人次,示范户家庭收入增加2000-3000元。
2.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经营模式开发与示范
针对科尔沁沙地周边草地具体情况,研究团队对退化化草场开展草施肥、翻耙补播、移动式喷灌配套技术试验开展研究与示范,提高草地生物产量。推广草场改良、饲草加工、精细舍饲养殖技术和模式,提高沙区草地畜牧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收入。培育草地改良、畜牧业舍饲养殖示范户10户,建立退化草地改良示范区300亩,推广辐射1000亩,培训农牧民群众70人次,综合产值增收15-20%。
3.沙区人居生态环境保障模式开发与示范
针对科尔沁沙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研究团队开发并推广流动沙丘生物固沙与机械沙障固沙相结合的配套技术,构建乌兰敖都地区乔灌林带防护体系,建立穿沙公路防风固沙体系及示范区500亩,推广辐射面积2000亩。开展沙区水土资源配置试验研究,指导构建沙区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农牧业生产生态防护屏障模式2项。
查看详细
循环经济技术与政府决策支持创新团队
“循环经济技术与决策支持创新团队”是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创新研究团队,是中科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循环经济技术与政府决策支持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cies.iae.ac.cn
负责人:薛冰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姜璐
办公电话:024-83970372
手 机:18520563175
E-mail:jianglu@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循环经济技术与决策支持创新团队”是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创新研究团队,是中科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单元,主要由从事产业生态学、空间信息计算、环境建模等杰出中青年科研人员组成,近5年来已完成决策咨询报告30余份,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200余篇,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10余项。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任务是系统解析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演化的耦合关系, 开展基于环境计算的可持续管理决策支持服务平台及技术研发工作,创新政策协同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政策及其工具化应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咨询与规划
●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工具开发
●全空间运行信息与智能挖掘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咨询与规划
研究团队致力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总体规划编制、长期服务支持以及区域科技项目联合申报服务等。自2009年以来,研究团队先后成功承担覆盖辽宁省、江苏省、甘肃省、陕西省等在内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规划、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区域节能减排规划等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咨询与规划项目30余项,获得相关科技奖励10余项,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研究团队多尺度解析地区生态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交互作用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地区发展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形成先进的政策干预措施,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有力发挥了“决策参谋”作用,全力创新并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图1.1:部分规划成果(封面、图件)
2.面向环境应急管理的视频GIS时空数据组织方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环境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和程度加剧并出现大时空尺度和多阶段演化等新特征,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应急管理和科学决策支持。地理视频是地理时空表达的新载体,具有直观表达地理空间动态现象、准确传递时空关系的优势,是国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数据资源。针对现有视频数据库组织方法小尺度局部处理难以支持大时空尺度复杂环境突发事件表达和发现、难以支持目标数据快速检索和实时响应的问题,研究团队以环境应急响应为主要目标,研究面向环境应急管理的视频GIS时空数据库组织新方法,结合GIS技术在全局时空数据表达和关联的优势,突破视频GIS时空数据库模型、地理视频元数据检索机制和时空索引方法等关键技术。
图2.1多层次轨迹信息空间解析
图2.2面向多层次建筑结构+多级行政区划的室内外监控场景
图2.3 基于视频图像特征的语义理解流程
3.基于大数据的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
以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核心出发点,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直接服务于政府管理的在线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众源环境大数据下的分层建模与可视化设计,以环境-生态-经济过程模拟、区域环境政策效用评估和可持续优化调控为主要模块,解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和人类活动的耦合机理、空间格局、发展过程及反馈路径,建立面向科学决策的泛结构化环境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理论与知识挖掘方法,开发多尺度、多类型、大规模时空数据的关联模式、要素抽取及关联库构建技术,重点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干预机制,建立人文作用、环境效应和生态约束下的基于人机交互的区域生态安全策略生成系统,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建议和建设性解决方案,服务政府决策支持。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2项。
图3.1 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截面图
图3.2某决策支持系统可视化截面图
图3.3水环境空间规划管理支持系统框架图
查看详细
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团队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团队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实体。以3S(遥感、地理信息系...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iae.ac.cn
负责人:胡远满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生态与环境工程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熊在平
办公电话:024-88087892
手 机:13674273390
E-mail:zaipingx@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景观生态团队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实体。以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空间统计、景观模型为手段,开展区域规划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国家生态建设、区域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现有固定研究与开发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2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有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12人,博士后2人。拥有3S技术实验室,具备最先进的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和GPS硬件。
完成区域资源调查、生态评价、区域规划等成果如下:
辽宁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辽宁省草地资源调查;
辽宁省23个县(市、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规划,并制作了相应图文并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系统;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等规划5项;
辽西北调水工程对辽宁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盘锦港工程对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环渤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生态环境评价7项;
鞍山市、盘锦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沈阳东部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等4项;
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红线划定。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辽宁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辽宁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针对辽宁省资源、环境、灾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题,内容丰富,涉及土地、矿产、生物、水等资源,土地退化、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表水污染等环境和灾害主题。采用了遥感数据解译与常规调查相结合、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计算机自动解译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果包括研究报告50余万字,专题图件40余幅,专题电子地图76层,全省镶嵌遥感影像图一套,遥感信息系统一套。
项目利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方法,将研究成果集成开发出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辽宁省国土资源遥感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推广应用,而且可节省应用部门购买软件的费用。
项目成果已提供给省政府国土资源厅、信息产业厅、水利厅、辽河办和测绘局等近10个管理部门使用,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专家评审认为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0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遥感信息系统界面 专题图显示窗口
2.沈阳东部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
在沈阳东部地区地形地貌、水文、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现状进行调查基础上,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下左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确定各区域主体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将沈阳东部地区划分为严格保护区、保护利用区、引导开发区3类生态功能区(下右图)。针对不同生态功能区类型,制定开发利用环境准入类型,纳入建设工程环境审批系统。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包括重要生态保护地建设工程、水环境生态调控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工程、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程、乡村生态旅游休闲产业、能源生态调控工程。
该成果被沈阳市环境保护局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的依据,从2007年起一直为沈阳市环境管理提供服务。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分区 功能分区空间分布
查看详细
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