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院概况
科技成果
研发团队
成果视频
联系我们
研发团队
Teams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能源化工
生物技术
环保减排
精细化工
科学仪器
新能源
金属研究所
工程材料
特种合金
薄膜材料
表面工程与防护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生态与环境工程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先进制造
电子信息
机器人
海洋研究所
水产养殖
海洋工程与装备
生物技术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生物能源
生物基材料
能源应用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生物技术
环境保护
现代农业
中科院沈阳计算公司
电子信息
先进制造
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
真空装备
中科院系统其他单位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环境微生物团队
本团队研究方向包括:1.工业生物发酵新技术,尤其是维生素C混合菌发酵中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研究;2.大宗工业发酵废...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环境微生物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17
负责人:徐慧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生物技术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杨伟超
办公电话:024-83970369
手 机:13604072669
E-mail:yangweichao@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uangshuang@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本团队研究方向包括:1.工业生物发酵新技术,尤其是维生素C混合菌发酵中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研究;2.大宗工业发酵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3.工业发酵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
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Vc高浓度山梨醇连续发酵新工艺;2.工业发酵尾气再利用技术;3.Vc发酵废弃醪液和酸性母液再利用技术;4.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发酵及新产品开发。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Vc高浓度山梨醇连续发酵新工艺
Vc是一种市场需求巨大的重要医用品和食品添加剂。我国Vc生产采用两步发酵法,其第一步为山梨醇发酵工艺,该工艺应用生黑醋酸杆菌(Acetobacter melanogenus)将D-山梨醇转化成L-山梨糖。目前,该生产工艺为分批发酵,发酵底物浓度低、种液制备周期长、设备需求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本项目在深入研究生黑醋酸杆菌的生长及酶促反应过程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全新工艺:将山梨醇发酵过程拆分为细胞生长和酶促转化两个阶段,按其特定需求分别进行调控,使两阶段均发挥出更大生产潜能,从而实现了高浓度山梨醇的发酵。同时,为更好协调和衔接细胞生长和酶促转化两个过程,又成功地开发出双罐组合,交替执行细胞生长和酶促转化两个不同阶段,使两阶段紧密衔接与整合,最终实现了高浓度山梨醇的连续发酵。
新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设备需求少、发酵效率高、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本项技术可以大幅压缩实验室制种及三级生产制种过程,节省培养基40%、节水40%、能源消耗降低30%,提高设备利用率3倍。
本成果已率先应用于东北制药集团的Vc生产,大大提高了山梨醇发酵的整体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在国际维生素C市场的竞争力。
Vc工业发酵生产现场
2.Vc废弃发酵醪液再利用技术
Vc生产采用生物发酵工艺,排放出大量废弃发酵醪液(中国约排放量12万吨/年)。该废弃发酵醪液呈灰褐色、略粘稠状,COD值7-10万mg/L,系发酵液在后续提取步骤中经过超滤膜截留后剩余的10万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成分为菌体、菌体碎片、剩余培养基如玉米浆、尿素等,其中干物质含量为10-15%,而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的60-65%,故又称醪液蛋白。因Vc的生物发酵后期存在菌体破裂、菌体内容物溢出并溶于发酵液中的现象,故该废弃发酵醪液具有高稳定胶体特性,难以将其有效地资源化利用,从而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因此,迫切需求能够研发出Vc发酵废弃醪液再利用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并予以推广应用。本项目研发出一套废弃醪液高效脱水剂和脱水工艺,并制作出饲料蛋白,所获饲料蛋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粗蛋白质46%,粗脂肪10%,粗纤维1.0%,粗灰分17%,水分小于12%。
废弃的发酵醪液及所获得的饲料蛋白
查看详细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团队
以微生物资源科学研究研究为基础,以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及其基因工程技术为支撑,针对抗肿瘤生物新药、动物免疫调控制剂及农药...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14
负责人:张惠文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生物技术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徐明凯
办公电话:024-83970380
手 机:13624071050
E-mail:mkxu@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以微生物资源科学研究研究为基础,以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及其基因工程技术为支撑,针对抗肿瘤生物新药、动物免疫调控制剂及农药污染环境生态调控与治理等技术为重点目标,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及新技术产业化研发工作:
1. 以“超抗原”生物制剂研究为主要方向,在“超抗原”抗肿瘤药物分子改造和新药研制方面,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研制计划资助,目前已经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
2. 开展生物佐剂及其应用技术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在动物免疫及人类免疫疫苗佐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在畜禽微生物源饲料添加剂、益生菌剂及其免疫增强剂产品及其生产工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和技术实力。
3. 以C19-2 解脂耶罗维亚(Yarrowia lipolytica)(原名:解脂假丝酵母)菌株为基础,通过发酵二元醇生产二元酸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
4. 多功能生物肥料(抗根结线虫及土传真菌病害多功能生物肥等)、退化农田生物修复技术及产品(农田除草剂药害治理及固定化解毒酶制剂生产技术和产品,退化农田土壤生物调控技术及产品生产技术等)、生物农药(抗根结线虫、胞囊线虫等淡紫拟青霉菌剂及其他微生物菌剂产品)生产核心技术,以恢复农田土壤生物活性,提升土壤对外源污染物和病虫害的自洁能力和抗病能力。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抗根际线虫及土传真菌病害多功能生物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试验作物黄瓜、草莓、番茄等,推广面积4250亩。在大部分推广地区其防效可达到65%以上,蔬菜产量提高15%左右。产品活菌数超过10亿CFU/克;对蔬菜根结线虫和土传真菌病害平均防效可达到65%以上,作物增产7%-15%,发病严重地块增产20%以上。
2.除草剂(磺酰脲类及阿特拉津等)解毒酶制剂(863计划项目)
北方大豆田专用:针对北方大豆田常见氯嘧磺隆,阿特拉津等复合农药施用造成的复合农药残留污染,研发能同时降解这几种复合农药残留的降解菌剂。
北方玉米田专用:针对北方玉米田阿特拉津,氯嘧磺隆等复合农药施用造成的复合农药残留污染,研发能同时降解这几种复合农药残留的降解菌剂。
查看详细
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