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Achivements

“穿沙公路+治沙带”网络体系“切割、蚕食”流沙的区域尺度治沙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9

项目内容

针对风沙活动频繁、沙化土地严重、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穿沙公路+治沙带”网络体系对沙区进行“切割”、“蚕食”,固沙造林带、封沙育草带和飞播治沙带植被建设强弱搭配,维持了区域尺度水分平衡,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固有相依关系,保证了流动沙丘的水分调节、沙生植物供养及文化旅游功能的发挥。

技术特点

1、建造穿沙公路网:在沙区(尤其是流动沙丘连绵分布地区)修建穿沙公路,延伸至沙区深处,最后与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公路联结,形成网状结构,利用穿沙公路网控制区域风沙危害。

2、配置治沙带:治沙体系配置在公路两侧,形成由穿沙公路两侧向外扩延1公里宽的固沙区,由近公路的固沙造林带、邻近的封沙育草带、外围的飞播治沙带形成三条防护带。

3、最佳植物配置模式:固沙植物种选择以固沙为主,绿化美化为辅,形成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搭配、固沙作用强的植物与饲用价值高的植物搭配、前期生长植物与后期生长植物搭配的配置模式。

4、创新示范推广模式:通过“单条控制线、多条控制面,先切割流沙、后蚕食固沙”的生态建设模式,在布局上打破乡、村、组界限,实行统一规划、规模治理,充分发挥其调节水分、供养沙生植物及文化旅游功能。

推广应用

科尔沁沙地翁牛特旗已推广建设10条穿沙公路累计220km,与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公路形成联结治沙公路网格,结合稳定固沙植被构建模式治理流沙180余万亩,有效地控制了风沙最严重区域的沙害,那什罕苏木修建穿沙公路90km为2700户牧民解决了沙区行路难和居住区被风沙严重侵害等问题。目前已累计治理流动、半流动沙地82.33余万亩,既有效固定流沙、控制了大规模风沙危害,又有效维持了水分平衡。

合作类型

“穿沙公路+治沙带”网络体系“切割、蚕食”流沙的区域尺度治沙模式是一整套技术,可进行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也可共同申报项目。

联系方式: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联系人:周生龙
电话:024-23983728 邮箱:slzhou@mail.syb.ac.c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