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

Teams

海水鱼类增养殖与生物技术团队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23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海水鱼类增养殖与生物技术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mbc.qdio.cas.cn/ktzjs_26336/hyhlyqhdlx/hyhlyqhdlx_yjzjs/
负责人:李军 工作单位:海洋研究所 学科领域:水产养殖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肖永双 办公电话:0532-82898717
手 机:18669818213 E-mail:dahaishuang1982@163.com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王子峰 办公电话:0532-82898869
手 机:13792871528 E-mail:wangzifeng@qdio.ac.cn
团队介绍

海水鱼类增养殖与生物技术创新团队致力于海水鱼类繁殖生理、人工繁育、杂交育种以及海洋动物种质细胞低温保存研究,创建了海水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人工诱导、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的新工艺流程,率先开展牙鲆与美国引进夏鲆种间杂交育种研究,获得杂交新品种具有抗逆、耐高温、生长快等特性,通过杂交鲆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建立20余种海洋动物种质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工艺以及海洋动物精子库,并成功的应用于海水鱼类种间杂交、异源精子雌核发育诱导以及苗种规模化生产。面向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和重大技术需求,加大对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养殖鱼类资源的发掘利用,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将有效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海水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生殖调控;

● 优质海水鱼类苗种规模化繁育;

● 海水鱼类规模化健康养殖;

● 海水鱼类杂交育种;

● 海洋动物种质超低温冷冻保存及应用;

● 海水鱼类早期发育规律及生殖调控机制研究。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鲆鲽类亲鱼培育及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制及产业化

针对制约我国鲆鲽类繁育技术和优良种质选育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项目组采用温度变化刺激方法,突破了人工培育条件下星鲽等鲆鲽类亲鱼不能自然产卵的技术难题;采用高盐水分离方法,研发了提高受精率的人工授精技术。采用程序降温和激素诱导方法,研发了鲆鲽类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及延长亲鱼排精期和增精辅助技术。采用远源杂交育种方法,研发了雄性夏鲆与雌性牙鲆人工杂交及育苗技术工艺体系。鲆鲽类亲鱼培育及种苗生产关键技术,解决了制约鲆鲽类人工繁殖的共性问题,为高效亲鱼培育工艺和种苗生产工艺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采用高盐分离法提高卵受精率


采用高盐分离法提高卵受精率


相关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与山东青岛、日照、烟台、福建等育苗和养殖企业合作,提升了企业育苗技术水平,提高了鲆鲽类亲鱼、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受精卵质量,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基于以上核心技术共培育鲆鲽类苗种 4200万余尾,实现产值1亿元。项目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证书


2.杂交鲆(牙鲆♀与夏鲆♂)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鲆鲽类养殖产业的发展,由于种质的逐步退化和养殖环境的恶化,病害频发、死亡严重,养殖效益明显下降。所以,迫切需要进行品种改良,培育抗病性强和抗恶劣环境及生长快的优良种质。针对这一需求,根据夏鲆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能力强等特点,牙鲆能够安全越冬优势,项目组采用远缘杂交育种手段,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光温环境调控方法,突破了牙鲆和夏鲆性腺发育和成熟不同步技术难题,针对夏鲆产精量低,研发了延长夏鲆亲鱼排精期、增精的激素诱导以及精子大容量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建立了夏鲆(♂)与牙鲆(♀)人工杂交育苗技术工艺体系,研发了夏鲆(♂)与牙鲆(♀)杂交种高效养殖技术,确立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为其适宜的养殖模式。夏鲆与牙鲆人工杂交的成功,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优良鱼种。相关技术的建立,为海水鱼类亲鱼高效培育工艺、苗种生产工艺提升与优化,以及种间杂交技术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关技术成果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与山东青岛、日照、烟台、福建等育苗和养殖企业合作,共生产杂交苗种1130万尾,养殖商品鱼约4800吨,实现产值约1.9亿元,增加就业500余人。项目成果获得了201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牙鲆与夏鲆杂交制种


杂交苗种规模化培育


杂交苗池塘养殖


杂交苗网箱养殖


荣获2014年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牙鲆、大菱鲆和星斑川鲽受精卵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受精卵质量的优劣是决定苗种培育和养殖成败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鲆鲽类亲鱼培育技术、性腺发育成熟的人工诱导技术、促熟催产技术与工艺存在明显不足,导致亲鱼成熟率、产卵量和优质卵率低,受精卵质量不稳定、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针对这一产业需求,项目组通过熟化鲆鲽类亲鱼培育技术、性腺发育成熟人工诱导技术、雌、雄亲鱼同步成熟人工诱导技术、促熟催产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等,集成与优化了鲆鲽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建立成熟、高效的鲆鲽类生产技术体系与工艺。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完成了牙鲆、大菱鲆和星斑川鲽受精卵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提高了我国鲆鲽类受精卵和苗种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企业节约人力、物力、能耗等资源20-40%。


大菱鲆卵子采集


受精卵孵育及评


受精卵质量评价


荣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成果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推广手段,在山东威海、青岛和烟台等地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建立了鲆鲽类优质受精卵生产示范基地,共培育牙鲆、大菱鲆、星斑川鲽商品鱼卵3700,000毫升,实现大菱鲆和牙鲆受精卵的市场份额达80%和70%。相关技术成果的研发,为我国鲆鲽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