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

Teams

海藻种质库创新团队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23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海藻种质库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caslivealgae.com/
负责人:逄少军 工作单位:海洋研究所 学科领域:水产养殖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单体锋 办公电话:0532-82898567
手 机:15053285862 E-mail:shantifeng@qdio.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王子峰 办公电话:0532-82898869
手 机:13792871528 E-mail:wangzifeng@qdio.ac.cn
团队介绍

海藻种质库创新团队致力于收集和保存我国沿海重要的大型、微型海藻的活体种质资源,扩大海藻种质库的种质保有量;发展新型海藻种质保存技术,为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水产企业提供活体种质材料和技术服务;利用丰富的海藻种质资源,持续进行经济海藻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为我国庞大的栽培海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阐释栽培海藻近交衰退的过程及防止方法,发展融品系选择和杂交育种为一体的种苗繁育技术,服务产业。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羊栖菜同步受精全人工育苗技术;

海带地理隔离种群单倍体克隆杂交良种选育技术;

裙带菜单倍体克隆杂交良种选育技术;

裙带菜室内双高光全人工育苗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经济海藻羊栖菜苗种工程

羊栖菜是我国开展大规模人工栽培的7种重要经济海藻之一,主栽培区在我国东海沿海省份,年出口创汇2亿元人民币。“经济海藻羊栖菜苗种工程”研发历时6年,海藻种质库创新团队通过长期、细致的科学实验,对雌雄异体羊栖菜的有性繁殖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形成了苗种技术的科学基础,通过产业化示范推广,全面实现了羊栖菜全人工苗种的充足供应,彻底杜绝了为获得苗种而对我国沿海羊栖菜自然资源进行滥采的行为,保护了潮间带海藻资源。自2004年以来,项目组累计培育了7.1亿株健康羊栖菜苗,实现栽培面积7.02万亩,经济



羊栖菜的栽培区域及幼苗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总产值3.5亿元,直接经济效益2.2亿元,每年解决就业超过1000人。概括而言,“经济海藻羊栖菜苗种工程”是一个利用海藻生物技术解决海藻栽培产业发展过程瓶颈技术问题的范例,建立在透析掌握羊栖菜有性繁殖规律基础上的全人工苗种技术使羊栖菜栽培产业从自然资源依赖型过渡到技术依赖型,有效保护了我国海藻的自然资源,为羊栖菜乃至整个马尾藻属海藻栽培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上升空间。

2.经济海藻海带苗种工程

海藻种质库创新团队和我国海带主产区的海带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了利用海带地理隔离种群实施杂交海带培育的研发,目前共完成了100个以上的单倍体克隆杂交幼苗培育和全面海上养殖测试。2014年成功培育优质海带新品种“205”,通过了农业部水产原种与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农业部新品种登记号:GS-02-008-2014)。海带“205”是通过6年的连续选育培育而成,适合在我国海带主产区的山东威海的中、低海区养殖,具有褐藻胶、碘含量显著高于目前所有栽培主流品种的特点,分别达到33%(干重)和0.29mg/g (干重)的水平;新品种“205”自然晾干后的颜色呈墨绿色,市场价值比同类产品高出20-30%,深受四川、安徽等内地海带食品经销商的喜爱。该品种已经在山东荣成大规模生产测试了3年,测试面积超过了15000万亩,深受养民喜爱。



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


海带“205”外形


3.经济海藻裙带菜苗种工程

海藻种质库创新团队和辽东半岛我国最大的裙带菜栽培、加工和销售企业合作,成功培育裙带菜高产、优质新品种“海宝1号”和高产、晚熟新品种“海宝2号”,分别于2013和2014年通过农业部水产原种与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农业部新品种登记号:GS-01-010-2013和GS-01-013-2014)。“海宝1号”高产经济性状稳定,藻体的平均长、宽和孢子囊叶长分别达到234、129和24 厘米,平均株重1.32 公斤,生产测试平均单吊(8米长筏式养殖绳)产量160 公斤,具有产量高、菜型好、早期生长速度快、出菜率高等显著特点。“海宝2号”孢子囊叶细长,呈棒槌形,成熟期滞后,比“海宝1号”和其它传统品种晚熟 15-20 天,主收割期平均亩产可以实现8150 kg;在保证叶片质量前提下(色泽鲜亮,腌渍品出成率高),收割期可以有效延长至5月上旬,对于分期、分批完成大面积鲜菜收割、加工和合理利用劳动力及加工设施具有突出的优势。





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


裙带菜“海宝1号”


裙带菜“海宝2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