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院概况
科技成果
研发团队
成果视频
联系我们
研发团队
Teams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能源化工
生物技术
环保减排
精细化工
科学仪器
新能源
金属研究所
工程材料
特种合金
薄膜材料
表面工程与防护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生态与环境工程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先进制造
电子信息
机器人
海洋研究所
水产养殖
海洋工程与装备
生物技术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生物能源
生物基材料
能源应用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生物技术
环境保护
现代农业
中科院沈阳计算公司
电子信息
先进制造
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
真空装备
中科院系统其他单位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
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隶属中科院沈阳生态所,是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483
负责人:王颜红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现代农业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王世成
办公电话:024-88087757
手 机:13898118031
E-mail:wangsc@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隶属中科院沈阳生态所,是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定点监测机构,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中国-比利时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联合实验室,中国绿色农业沈阳研究中心。多年来,中心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绿色食品与环境中微(痕)量元素、有机化合物、营养成分、微观形态分析检测;农产品与环境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方法学研究与速测技术研究;农产品中危害物残留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价、预警及规划;承担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等工作。
可转化的科技成果:
便携式智能水质重金属速测仪及配套试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评估与预警,发展规划
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
农药残留速测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水质重金属速测仪器及配套试剂
设计研制出便携式多参数速测仪及配套试剂,适用于食品、水质、土壤及大气等快速检测。目前已实现金属离子等45个参数的测定,多数指标可在10-20分钟完成,通过与实验室大型仪器进行方法比对,其准确度、稳定性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通过与多家仪器生产企业合作,在国内进行了推广应用。通过与北京华夏科创、厦门绿安、山东高密等分析仪器公司合作,该技术和配方试剂成功推广到辽宁、北京、福建、山东、天津等十余个省市。
现场测试
2.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测评估与控制技术应用
建立了农产品从产业发展规划-产地环境评价-投入品控制-产品收储运质量控制技术。依托该项技术,为辽宁省西丰县、铁岭市、康平县等农业县区编制了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辽宁省38个县域开展了全县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评价;为企业提供设施蔬菜农药安全控施技术应用、农产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服务。在西丰县,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为主要方向、以培育绿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为主要环节,构建了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总面积24.7万公顷,农业产品9大类,涵盖全县18个乡镇。通过规划,提升了西丰绿色产业的主导地位,保持绿色食品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查看详细
农业微生物技术团队
发掘微生物,特别是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展与农业、林业相关的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研制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和生物饲料新产品,进...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农业微生物技术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16
负责人:胡江春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现代农业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胡江春
办公电话:024-83970386;88087741
手 机:13610813856
E-mail:Hujc@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发掘微生物,特别是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展与农业、林业相关的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研制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和生物饲料新产品,进行菌种鉴定、活性物质分离纯化与鉴定以及基因改造,目标产物发酵中试工艺放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报批相关试验研究。
1.微生物发酵制造微生物农药:利用新的筛选模型筛选丰富海洋微生物资源新的活性化合物,用于生物农药,重点抗菌脂肽类生物农药及生物制剂制造。
2.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分析:微生物发酵制备活性产物,使用HPLC-MS和1H NMR图谱跟踪,使用现代光谱技术进行代谢产物结构确定,结合核磁预测软件NMR Predict Full实现活性化合物结构快速解析。对于芽孢菌脂肽成分,采用固相萃取-脂肽指纹图谱(SPE-lip peptide fingerprinting)的方法高效筛选新型脂肽。
3.新生物饲料、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料。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海洋放线菌MB-97制剂研制的生物技术
为克服重茬大豆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及毒素危害,利用渤海分离玫瑰黄链霉菌MB-97,完成国内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制造的菌剂,田间试验使重茬大豆平均增产15.3%。2000年获农业部临时认证,2003年10月获正式认证(微生物肥(2003)准字(0073)号)。合作企业武汉道博股份公司委托黑龙江省卫星制药厂生产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低湿耕地土壤肥力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生物工程调控技术”获得2004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合作企业:武汉道博股份公司(上市公司);黑龙江省卫星制药厂;辽宁科生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大豆使用产品的效果 产品包装
2.海洋细菌9912作为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
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与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微生物农药研发。先后承担二期国家863计划(“农、林业特殊用途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开发技术”,2007-2010;“抗真菌多靶标海洋细菌PGPR生物制剂研发与中试”,2011-2014)及院知识创新项目(“海洋微生物杀菌剂-30亿cfu/g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产业化关键技术”,2008-2010)等课题,解决作用机理、田间试验、新产品制造技术及生产工艺规程,通过了12M3罐发酵试验,建立试生产线和备案产品企业标准。2013年防治黄瓜灰霉病30亿cfu/g芽孢可湿性粉剂获国家新“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编号:SY201304003),2015年1月完成并提交审批,预计年底可获原药和制剂2个证书,为产业化奠定基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以该菌进行微生物农药产品的登记及申报。
产品样品 发酵中试试验
3.海参健康养殖微生物制剂(结合饵料)液固发酵技术
承担辽宁省“海参病害快速检测与健康养殖技术”课题(2005-2007)时申请了国内最早海参发酵饵料专利技术“一种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ZL200810012058.2),2010年与山东威海金牌饲料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新型饵料规模化发酵生产试验,共建“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乳山)海珍品生物饲料产业化示范基地”(挂牌)。到2012年共投资8000万,建成年产能万吨级工业生产线,2项产品企业标准(生物活性饵料Q/1083WJP002-2012; 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Q/1083WJP003-2012)备案了一系列新产品。完成规模液固两相发酵试验并部分投产应用,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并将逐步实现年产3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年利税5000万的目标。公司为国内海参鲍鱼饲料龙头企业,2011年提出“打造中国海参饲料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合作后开展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并改名为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9月成功的实现在创业板上市。
合作企业: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辽宁五岛海珍品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华翔生物技术公司。
液体发酵罐 固体发酵池
查看详细
农业微生物技术创新团队
发掘微生物,特别是海洋特境微生物资源,菌种鉴定、活性物质分离纯化与鉴定以及基因改造,目标产物发酵中试放大关键技术等研究...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农业微生物技术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16
负责人:胡江春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所
学科领域:微生物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胡江春
办公电话:024-83970386;88087741
手 机:024-83970386;88087741
E-mail:Hujc@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发掘微生物,特别是海洋特境微生物资源,菌种鉴定、活性物质分离纯化与鉴定以及基因改造,目标产物发酵中试放大关键技术等研究。
1微生物发酵制造微生物农药 筛选微生物资源新的活性化合物,用于生物农药,重点抗菌脂肽类生物农药及生物制剂制造.
2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分析 微生物发酵制备活性产物,使用HPLC-MS和1H NMR图谱跟踪,现代光谱技术确定代谢产物结构,结合核磁预测软件NMRPredict Full快速解析活性化合物结构。芽孢菌脂肽成分采用固相萃取-脂肽指纹图谱(SPE-lipopeptide fingerprinting)方法高效筛。
3新生物饲料、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料 按照具体专利技术与平台技术实施。
4 可以提供的专利技术:
授权或申请专利号
技术名称
ZL201410072690.1
一种植物内生菌布雷正青梅F4A及其应用 (对黄瓜霜霉病)
拟申请专利技术
诱抗-杀菌双价防治真菌病害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
ZL201210590374.4
一种卡伍尔氏链霉菌及其应用
ZL202000145450.05.
一种链霉菌和以链霉菌产生的spiroteteronate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及应用
ZL201410072940.1.
一种异壁放线菌和三种新的抗真菌maclafungins 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ZL03133879.8
一种快速筛选抗植物病害真菌海洋微生物的方法
ZL201010133251.9
Fengycin类脂肽对镰刀菌抗性作用强弱的测定方法
ZL201110447701.6
一种环匹阿尼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ZL200710011179.0
一种海洋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筛选方法(对小麦白粉病等)
ZL201110330374.6
一种提取虫草素的方法
CN200910011027.x
一种分离纯化抗真菌脂肽的方法
ZL201010614523.7
一种产芽孢培养基及其优化过程与应用(已实施)
CN201711430417.1
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培养芽孢和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独家合作,平台技术可用)
CN03133878.X
一种利用链霉菌制造植物根际促生菌剂的方法 (已实施,非独家,可再转让)
CN200610047848.5
一种海参用海洋胶红酵母的生产方法(已实施,非独家,可再转让)
CN202000243118.2
产生抗植物病原真菌脂肽生防微生物及其农药制剂应用(独家合作,平台技术可用)
CN201410163866.4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产芽孢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独家合作,平台技术可用)
ZL201410303095.4
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独家合作,平台技术可用)
ZL03134076.8
一种多功能微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已转让专利权,平台技术可用)
ZL 200810012058.2
一种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已实施,非独家,可再转让)
ZL201210054010.4
摩加夫芽孢菌和抗真菌脂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已转让专利权)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 海洋放线菌MB-97制剂研制的生物技术
为克服重茬大豆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及毒素危害,利用渤海分离玫瑰黄链霉菌MB-97,完成国内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制造的菌剂,田间试验使重茬大豆平均增产15.3%。2000年获农业部临时认证,2003年10月获正式证(微生物肥(2003)准字(0073)号)。合作企业武汉道博股份公司委托黑龙江省卫星制药厂生产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低湿耕地土壤肥力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生物工程调控技术”获得2004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合作企业: 武汉道博股份公司(上市公司);黑龙江省卫星制药厂;辽宁科生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大豆使用产品的效果
产品包装之一
2 海参健康养殖微生物制剂(结合饵料)液固发酵技术
承担辽宁省“海参病害快速检测与健康养殖技术”课题(2005-2007)时申请了国内最早海参发酵饵料专利技术“一种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ZL200810012058.2),2010年与山东威海金牌饲料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新型饵料规模化发酵生产试验,共建“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乳山)海珍品生物饲料产业化示范基地”(挂牌)。到2012年共投资8000万,建成年产能万吨级工业生产线,2项产品企业标准(生物活性饵料Q/1083WJP002-2012; 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Q/1083WJP003-2012)备案了一系列新产品。完成规模液固两相发酵试验并部分投产应用,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并将逐步实现年产3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年利税5000万的目标。公司为国内海参鲍鱼饲料龙头企业,2011年提出“打造中国海参饲料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合作后开展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并改名为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9月成功的实现在创业板上市。
合作企业: 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辽宁五岛海珍品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华翔生物技术公司
液体发酵罐
固体发酵池
3 新型生物杀菌剂-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的研发及产业化
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与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微生物农药研发。先后承担二期国家863计划(“农、林业特殊用途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开发技术”,2007-2010;“抗真菌多靶标海洋细菌PGPR生物制剂研发与中试”,2011-2014)及院知识创新项目(“海洋微生物杀菌剂-30亿cfu/g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产业化关键技术”,2008-2010)等课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作为微生物农药于2016年在我国首先获得新产品登记(母药和制剂:LS20160011、LS20160012),2017年开始销售,2018年4月获新产品正式证书(母药和制剂:PD20181603、PD20181602),并扩大登记防治苹果腐烂病新剂型(涂抹剂),登记1个微生物菌剂证(微生物肥(2018)准字5053号),商品名“根院士”等,形成了多功能的可防治植物地上和地下真菌病害,覆盖大田作物、设施农业、果林及经济作物等的系列产品。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019年 5月16日,“爱诺标博”被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评选为“2018年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合作企业: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
产品包装
荣誉证书
查看详细
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团队
东北粮仓关系着“中国饭碗”和我国粮食的战略安全,但黑土退化已经威胁到旱地农田的生产功能。传统耕作制度下的掠夺式经营方式...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物质循环组
课题组网址:http://wzxh.iae.ac.cn:8080/
负责人:张旭东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土壤养分循环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解宏图
办公电话:024-83978667
手 机:1399887321
E-mail:Xieht@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
办公电话:
手 机:
E-mail: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东北粮仓关系着“中国饭碗”和我国粮食的战略安全,但黑土退化已经威胁到旱地农田的生产功能。传统耕作制度下的掠夺式经营方式是黑土退化的根源。玉米秸秆焚烧或离田导致土壤贫瘠化,土壤频繁耕翻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黑土综合功能下降,而依靠过量的肥料等化学品投入维持生产则进一步加剧了黑土退化。团队在东北黑土区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实现玉米秸秆的原位循环利用是遏制黑土退化、提升黑土综合功能的有效手段。以黑土碳氮转化与调控的理论突破为抓手,项目于2007年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建立了研发基地及核心示范区,研究并创建了具有区域适宜性的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模式—“梨树模式”,有效提升了黑土固碳培肥、保墒增效的综合功能。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建立了适合东北玉米生产的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体系,实现了秸秆资源有效循环利用,提升了黑土的综合功能,生态环境效益显着
2、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免耕播种机及配套机械,建立了农机—农艺融合的新模式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
3、开创了“五位一体”的资源集成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促进了东北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发展
4、研究成果促进了国家黑土保护战略的实施及政策的制定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技术和模式的研发阶段
以土壤微生物碳氮转化的生态过程为抓手,从2007年起,项目根据外源有机碳(如作物残体、秸秆等)管理对土壤氮素循环的调控原理在吉林省梨树县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通过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系统开展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体系研发。经过1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品种特性和社会经济条件,创建了一整套适合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生产的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模式,即“梨树模式”,成为遏制黑土退化、提升土壤综合功能的关键措施,实现了秸秆高效循环利用,改变了传统落后的耕作制度。
(1)玉米秸秆全覆盖均匀行技术模式
(2)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宽窄行技术模式
(3)玉米秸秆覆盖原垄垄作技术模式
2.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制和生产阶段
2010年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为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新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免耕播种机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极大促进了“梨树模式”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的推广应用。该企业生产的免耕播种机已进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和我国确定的适宜保护性耕作区域—北方十五省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3.保护性耕作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通过科研开发+农机生产企业+各级农机或农业推广部门+技术联盟+生产主体(合作社)等单元的合作,创立“五位一体”的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联合体,联合开展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模式的大面积应用。近3年在东北地区累计推广应用约2035万亩,涵盖东北玉米主产区,如辽宁的朝阳、阜新、铁岭、昌图、沈阳地区,吉林的白城、松原、四平、长春市地区,黑龙江的大庆、绥化、哈尔滨市地区等。辐射带动了项目在内蒙古东部(兴安盟)玉米产区以及东北三省(白城市和延边州)其它地区的开展,应用面积约1370万亩。
查看详细
冷香玫瑰开发与利用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冷香玫瑰引种、繁育研究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冷香玫瑰品...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冷香玫瑰开发与利用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许思明
工作单位: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农业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许思明
办公电话:
手 机:13998831197
E-mail:simingxu@163.com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冷香玫瑰引种、繁育研究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冷香玫瑰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冷香玫瑰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
冷香玫瑰品种是由研究团队从5个国家引进的30个品种杂交选育而成。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玫瑰精油量高、花期长、亩产鲜花量高、植株盛花期长等特点。目前该品种推广面积3万亩,分布辽宁、江苏、山东、新疆、天津、黑龙江、内蒙等12个省市。目前,研究团队同国内生物企业合作,开发了玫瑰化妆品(玫瑰精油、玫瑰浴液等),玫瑰保健品(玫瑰花茶、玫瑰口服液)以及玫瑰食品(玫瑰酱、玫瑰露酒)等产品,促进了冷香玫瑰产业化发展。
查看详细
林木繁育研究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野生植物种质调查、收集与保护、文冠果优良种质材料选择和快速繁育、文冠果优质高产栽培...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林木繁育研究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research.iae.ac.cn/web/ShowClass.asp ClassID=21
负责人:于景华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林木繁育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景华
办公电话:024-83970345
手 机:
E-mail:yujh@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野生植物种质调查、收集与保护、文冠果优良种质材料选择和快速繁育、文冠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大宗资源产业化利用技术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文冠果深加工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文冠果优良种质材料选择和快速繁育
研究团队与种植企业合作,引种全国产区文冠果种质,基于单株产量和种仁品质,筛选优良种质,解决优良品系群体的快速增殖瓶颈,加快文冠果的良种化进程。
2.文冠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依托辽宁省科技项目,与种植企业联合,研究提高果实产量的水肥耦合增产技术、蜜蜂辅助授粉增产技术、修剪增产技术、水肥管理下的低芥酸种植技术,以及与增产技术相关的有机、无机营养动态与落花、落果、产量等耦合关系的基础研究。
3.大宗资源产业化利用技术
依托国家科技项目,重点研究文冠果等生态经济树种、山野菜等林下经济植物全资源化产业利用技术,开发生物环保材料、生物医药产品、食品和保健食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已与省内企业合作开发文冠果深加工技术。
查看详细
植物营养与肥料团队
新型肥料技术团队致力于研究土壤氮、磷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作物吸收氮、磷的规律及土壤供肥与作物吸肥规律的生物学调控机制;...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武志杰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现代农业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王玲莉
办公电话:024-83970409
手 机:13840534167
E-mail:wanglingli@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0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uangshuang@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新型肥料技术团队致力于研究土壤氮、磷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作物吸收氮、磷的规律及土壤供肥与作物吸肥规律的生物学调控机制;开展肥料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实验研究,研发促进肥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技术,制定肥料产业技术标准,培养从事新型高效肥料研究与开发的创新人才。该团队研究的新型肥料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4项,已授权19项,牵头制订了我国第一部稳定性肥料行业和国家标准。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稳定性肥料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与湖北祥云签订合作协议 发起成立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 云南农家乐科技成果签约仪式 与江苏华昌建立合作关系
团队从土壤农业化学、土壤酶学等学科出发,采用生物化学途径抑制土壤酶活性和硝化作用,延长肥效期,提高利用率,使肥料长效化,获得了一系列的专利成果。研制开发出了长效复合肥添加剂、稳定性尿素和稳定性复合肥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肥料产品;解决了稳定性肥料加工过程中原料之间的相互反应造成添加剂性状不好的问题,减少了添加材料对系统的影响风险;研发出了水法加入添加剂的工艺与技术,解决了添加剂成本高的问题,开创了稳定性肥料产业化先河。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48家企业投产应用,品种达60余个,占我国缓控释肥总量的85%以上,年总产量已达世界产量的1/3,居世界第一。市场遍及东北、中原、西南、西北及长江流域等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锦西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西化工集团、江苏华昌化工集团、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肥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受到合作单位和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为了更好地引导稳定性肥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发起,国内几十家稳定性肥料企业与科研院所等联合成立了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肥料登记、国家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2.聚氨酸肥料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研究团队针对生育期较短、需肥量大的经济类作物上研发出了聚氨酸增效肥料技术,提供一种满足作物中前期对养分快速、高效吸收需要的肥料增效技术。聚氨酸能提高肥料的亲水保水能力,有效提高肥料的溶解、存储、输送与吸收;可以增强作物抗病抗逆性,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并且可以平衡土壤酸碱值,聚谷氨酸对酸、碱具有缓冲能力,避免长期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酸化。
技术优势推动产业化提速。该技术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等形式与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玉溪云海工贸有限公司、湖北祥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尿素企业则有鲁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藁城化肥厂和新疆慧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为企业提升技术质量水平、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聚氨酸肥料技术成果鉴定会议 湖北祥云聚氨酸肥料生产线 与山东三方化工建立合作关系 聚氨基酸肥料增效技术研究与推广论坛
查看详细
肥料中心团队
本团队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肥料研制、腐植酸肥料、泥炭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
团队信息
.table1{ margin-top:10px;}
.table1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名称:肥料中心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江志阳
工作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学科领域:现代农业
.table2{ margin-top:10px;}
.table2 td{ font-size:14px; color:#3e3e3e;}
.f16{ font-size:16px; font-weight:600;}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江志阳
办公电话:024-83970439
手 机:13504994413
E-mail:jiangzhiyang@iae.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景红双
办公电话:24-83970317
手 机:13840039267
E-mail:jinghsh@iae.ac.cn
.ctxt{ padding-top:10px; line-height:26px; padding-bottom:20px;}
团队介绍
本团队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肥料研制、腐植酸肥料、泥炭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可转移转化技术:
1.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肥料、沼气);3.生物型水溶肥料生产技术;4.腐植酸肥料技术产业化;5.泥炭高品质产品研制;6.中微量元素肥料技术研究。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
高效生物复合菌剂是通过多次筛选、优化将钾细菌、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PGPR菌群、放线菌等融合为一体的生物复合菌剂,该菌株之间互不发生拮抗,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山东等地区推广应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本产品性能优异:1.有益微生物多:该产品中含有钾细菌、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有刺激作物根系生长的PGPR菌群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转化无效营养元素为有效营养元素,培肥土壤;2.防病害、促生长:本品中含有产生拮抗物质的放线菌对黄瓜、西红柿等作物根部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尤其是对重茬作物的立枯病、枯黄萎病等防治效果达70%以上,分泌的代谢产物能刺激作物生长,促进成熟、一般可增产15%-20%;3.产品品质佳:使用本产品的蔬菜、水果,不但产量高且味道好,口感佳,维生素含量高,一般可提高农产品1-1.5个等级,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理想肥料。
可用于果树、蔬菜、花卉、草坪等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无毒无残留,纯天然生物有益菌。
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肥料、沼气)
本技术主要是将畜禽粪便、秸秆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有机物经过复合菌剂快速降解发酵后制作高效生物有机肥。该复合菌剂含有多种蛋白分解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有机磷分解菌、光合细菌、钾细菌、固氮菌、酵母菌等16种功能菌。
本产品性能优异:1.该菌剂可快速降解发酵鸡粪、牛粪、羊粪、猪粪等畜禽粪便及秸秆等有机质,发酵时间夏季可在7-10天,冬季可在20-25天左右,即可达到完全腐熟程度;2.多种有益微生物在有机质中大量繁殖,一方面降解有机质,另一方面随降解后的有机质施入土壤中,对植物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利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增产、提高品质的功能,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首选肥料。
3.生物型水溶肥料生产技术
生物型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 , 实现耐盐型菌株与有机、无机营养结合,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本产品性能优异:1.水溶性肥料主要特点是用量少,作物吸收快,营养成分利用率极高。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来设计配方,使得其肥料利用率差不多是常规复合化学肥料的2-3倍(在中国,普通复合肥的肥料利用率仅为30%-40%);2.水溶性肥料是一个速效肥料 ,可以让种植者较快地看到肥料的效果和表现,随时可以根据作物不同长势对肥料配方作出调整;3.水溶性肥料的施用方法简便,它可以随着灌溉水包括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时施肥,既节约了水,又节约了肥料,而且还节约了劳动力;4.由于施用方法是随水灌溉,所以使得施肥极为均匀,这也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溶性肥料一般杂质较少,电导率 低,使用浓度 十分方便调节,所以它即使对幼嫩的幼苗也是安全的,不用担心引起烧苗等不良后果。
4.腐植酸肥料技术产业化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它的总量大得惊人,数以万亿吨计。我国肥料中能够用的腐植酸主要来源于泥炭、褐煤和生化腐植酸。腐植酸肥料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对环境有百利而无一害。
腐植酸可以开发出生物肥料、生物有机无机肥料、水溶肥料、土壤调理等多方面产品。
5.园林垃圾无害化处理生产绿色基质技术
随着我国绿化面积日益扩大,每年各地都会产生大量的绿化垃圾如枯枝、树叶,这些废弃物多数与其他垃圾一起填埋于垃圾处理厂,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本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其进行无害化、腐殖化降解生产绿色基质还与草坪、绿化带中,改良土壤、促进园林作物的生长。
查看详细
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