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院概况
科技成果
研发团队
成果视频
联系我们
研发团队
Teams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科院沈阳计算公司
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
中科院系统其他单位
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团队
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性能催化剂研发和石油化工新技术研究,近年来,面向国家和行业关键技术需求,研发成功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dnl08.dicp.ac.cn/
负责人:徐龙伢
工作单位:能源化工
学科领域:能源化工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陈福存
办公电话:0411-84379279
手 机:
E-mail:fuch92@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张晨
办公电话:0411-84379769
手 机:
E-mail:chenzhang@dicp.ac.cn
团队介绍
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性能催化剂研发和石油化工新技术研究,近年来,面向国家和行业关键技术需求,研发成功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以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催化新技术,并获得大规模工业应用,创造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00余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产学合作创新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催化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新技术:解决利用干气生产优级品乙苯的诸多技术关键,应用至中石油、中石化等20余家企业形成160余万吨/年规模,年产值>100亿元;
醛氨合成吡啶高效催化剂及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投产全球最大吡啶装置在内的5套装置,将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杂环类农药、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
液化气芳构化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催化剂及技术:成功投产20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等装置,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低碳烃与轻芳烃烷基化生产高品质汽油调和组分催化剂及技术,已成功应用于6万吨/年等多套高品质清洁汽油调和组分生产装置,为低碳烃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清洁油品生产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催化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新技术
为优化利用石化副产大量干气资源并生产我国紧缺的乙苯产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抚顺石化等单位合作开发了自主产权的FCC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成套新技术,原料适应性强,干气无须精制,原料成本比纯乙烯法低15-20%,乙苯纯度>99.8%,优于国家优等品标准,鉴定认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攻克了直接利用干气生产优质乙苯的关键技术难题,获中国、美国、欧洲等授权专利40余件。
干气制乙苯技术工艺示意图(左为反应部分;右为成套工艺)
基于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和优异的节能减排效果,该技术开发成功后已迅速转让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中国化工集团的20余家企业,形成160余万吨/年乙苯规模,年产值百余亿元,促进了干气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创造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石化企业新经济增长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首届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陕西延长石化12万吨/年乙苯装置
华北油田8万吨/年乙苯装置 宁波科元塑胶8万吨/年乙苯装置 大庆中蓝8万吨/年乙苯装置
山东华星石化8万吨/年乙苯装置 锦西石化6万吨/年乙苯装置
2.醛氨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剂及技术
面向国家和行业关键科技需求,针对我国“全球第四代新型环保农药”关键中间体(吡啶碱)生产技术空白的现状,发明了醛氨合成吡啶碱新型分子筛催化剂,攻克了催化剂抗碱中毒和高温水热稳定性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已投产安徽国星2.5万吨/年全球最大单套规模吡啶装置在内的5套装置,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杂环类农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工业运行表明各项济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技术。获2011中国专利优秀奖、201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奖励;依托本技术,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本项目实施企业负责制定了吡啶和3-甲基吡啶两项国家标准(GB/T27567-2011和GB/T27715-2011),引领行业发展。
安徽国星2.5万吨/年吡啶工业生产装置(全球最大规模)
3.液化气芳构化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催化剂及技术
为促进液化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并生产高品质清洁车用燃料,发明了液化气芳构化高效催化剂及工艺技术,成功应用于玉柴石化20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工业装置,指标优于同类技术,鉴定认为:所开发的液化气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高效催化剂、新型反应器及成套工艺技术解决了芳构化反应过程温升剧烈、副产干气量大、催化剂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同类技术。获201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万吨/年液化气芳构化工业装置
4.低碳烃与轻芳烃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高效催化剂及技术
随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对汽油需求快速增长。为进一步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国务院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要求2017年1月全国执行国五汽油标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催化裂化汽油占比>70%:其硫和烯烃含量高,不能直接满足国家标准,通过加氢处理导致辛烷值明显降低。我国汽油生产现状是高辛烷值清洁汽油调和组分紧缺,亟需开发其生产新技术。
本成果面向国家和行业资源高效利用和高品质清洁汽油关键技术需求,发明了低碳烃与轻芳烃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高效催化剂及技术,解决了其可控合成、性能调变及工业放大等诸多技术关键:烯烃转化率>99%,清洁汽油收率>99%,催化剂寿命>3年;所生产的优质高辛烷值汽油产品,调和辛烷值达120以上,不含烯烃、不含硫氮,已成功应用于多套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生产装置,为低碳烃资源高效利用和清洁油品生产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6万吨/年低碳烃与轻芳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工业装置
查看详细
低碳催化与工程团队
以新催化反应、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表征技术研究为核心,以催化剂活性相、活性中心和反应机理原位表征基础研究为特色,在面向能...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低碳催化与工程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dmto.dicp.ac.cn/
负责人:刘中民
工作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科领域:能源化工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王亮
办公电话:0411-84379808
手 机:
E-mail:wangliang@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刘丹竹
办公电话:0411-84379178
手 机:
E-mail:liudz@dicp.ac.cn
团队介绍
以新催化反应、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表征技术研究为核心,以催化剂活性相、活性中心和反应机理原位表征基础研究为特色,在面向能源、环境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等方面进行催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1)催化基础与催化新反应;(2)分子筛合成;(3)甲醇及其衍生物转化;(4)合成气制化学品;(5)烃类转化研究;(6)催化新过程放大与开发;(7)工程化研究。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目前烯烃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制的石脑油。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及石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石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生产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资源状况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
煤或/和天然气经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路线中,煤或天然气经合成气生产甲醇的技术日臻成熟,而关系到这条路线是否能畅通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MTO)过程。2006年8月23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性试验技术成果通过了国家级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6年8月24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性试验技术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取低碳烯烃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2008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由甲醇或/和二甲醚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专利获第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
截至目前,共有7套煤制烯烃工业装置投产,分别是神华包头(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年)、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年)、陕西延长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年)、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年)、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年)、山东神达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甲醇制33万吨烯烃/年)DMTO项目和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年)。合计烯烃产能近400万吨。
目前此技术已经签订技术许可19套装置,烯烃总规模达到1059万吨/年,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一个新兴的烯烃战略产业正在快速形成。
2.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第二代(DMTO-II)技术
DMTO-II技术是在DMTO技术基础上将甲醇制烯烃产物中的C4+组分回炼,实现多产烯烃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DMTO-II技术的主要特点有:(1)C4+转化反应和甲醇转化反应使用同一催化剂;(2)甲醇转化和C4+转化系统均采用流化床工艺;(3)甲醇转化和C4+转化系统相互耦合。
DMTO-II技术工业化试验项目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6月试验装置正式建成。DMTO-II工业化试验装置进料量约为50吨/天,采用工业制造DMTO催化剂。2010年5月完成工业化试验并接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组现场对试验装置进行的72小时连续运行考核和标定。结果表明试验中甲醇转化率接近100%,乙烯+丙烯选择性86%,吨烯烃甲醇消耗为2.67吨,催化剂消耗为0.25kg/吨甲醇。2010年6月26日DMTO-II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各项数据达到预期指标,技术先进可行,是在DMTO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
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II)工业化技术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工业化示范项目技术许可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大连化物所等技术许可方与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签订首套67万吨/年DMTO-II烯烃项目技术许可协议。该项目已于2015年2月顺利打通全流程。
3.固体酸催化中压丙烯水合制异丙醇技术
异丙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性能优良的溶剂。针对国内现有异丙醇生产技术落后、存在丙烯转化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我所开发出一种采用高活性催化剂,并与环境保护相 适应的丙烯直接水合生产异丙醇新技术。
通过采用先进的催化剂合成流程和技术,开发出适用于丙烯直接水合过程且具有优良耐水性能、耐温性能、高抗碎性能和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
开发的丙烯水合新工艺,具有低温、中压,丙烯转化率高等特点,采用了新型丙烯水合工业反应器,采用了分段进料、冷激控温、物料再分配等新技术,利用多段进料方式调节各催化剂床层的丙烯转化率,从而控制各段床层反应深度和放热量,解决了丙烯水合工业反应器存在的温度超高及催化剂烧结问题,使水合催化剂床层温度均衡分布。
本技术具有丙烯转化率高、单耗低、原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的特点,能耗仅为国内同类生产技术的40%。
本技术已完成技术实施许可,大连化物所提供异丙醇工业装置工艺软件包和工业催化剂,山东东营海科新源化工有限公司建成年产3万吨异丙醇工业生产装置,并于2005年11月25日一次开车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标优级品。采用本技术的工业装置投产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中压丙烯直接水合生产异丙醇技术获得了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该技术核心专利“一种低碳烯烃直接水合生产低碳醇的方法”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第一代技术的基础上,大连化物所研发的固体酸中压丙烯直接水合生产异丙醇新技术(Ⅱ),具有高效、低耗、丙烯转化率高、副产品价值高等特点。直接水合催化剂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能、耐温性能、高抗碎性能和高催化活性等特点;新型丙烯水合工业反应器采用了分段进料、冷激控温、物料再分配等创新技术。该技术还首次将膜分离技术引入到水合分离过程,异丙醇能量消耗仅为国内同类技术的25~50%。
浙江新化化工公司采用此技术的建设年产五万吨异丙醇工业装置,2012年7月装置建成开车成功并连续稳定运行
该技术的实施是异丙醇生产技术的一项创新,取得了30多年来首次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提高了我国异丙醇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4.甲醇制二甲醚工业生产技术
随着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迅速增加,发展石油替代品,开发清洁能源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二甲醚作为替代能源渐显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开发二甲醚生产技术,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减少环境污染,是综合解决能源问题的新途径。
在系统研究和多次工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甲醇脱水反应的特点,通过对新型催化材料进行改性和调变,开发出新型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催化剂,具有起始反应温度低、温度范围宽、催化剂选择性好等特点。针对甲醇脱水制二甲醚的反应是放热过程,易发生深度反应,导致催化剂床层飞温,开发出新型工业反应器,采用液态甲醇多段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克服了现有工业反应器的不足,具有床层温度分布合理,能调控反应器的温度分布,易于工业实际操作,特别适合大型化工业生产装置。
充分利用二甲醚生产过程的热量是本技术节能的特点之一。通过运用窄点技术对换热流程进行优化,缩短换热流程,并将换热后的低温位物料直接送入二甲醚塔内,提高了热物料能量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二甲醚的能量消耗。可以达到甲醇转化率近100%,二甲醚纯度99.5%以上的技术指标。
我所已申请了多项该技术的发明专利,在催化剂和工艺关键技术均申请国家专利,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2006年5月河北中捷石化集团采用我所提供的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建设的年产十万吨二甲醚工业装置开车成功。2013年3月,潮州市华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本技术建设年产20万吨二甲醚工业装置开车成功。甲醇制二甲醚生产技术具有能耗低、投资省、产品质量好、无污染等特点,催化剂与工艺技术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查看详细
电力系统与软件创新团队
团队自1995年开始参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超过20年的行业服务经验,面向电力行业及智能电网,提供涵盖设计、开发、...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电力系统与软件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王汉军
工作单位:电子信息
学科领域:电子信息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李喜旺
办公电话:
手 机:18900923186
E-mail:lixw@sict.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金刚
办公电话:024-24696181
手 机:13700003904
E-mail:yujingang@sict.ac.cn
团队介绍
团队自1995年开始参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超过20年的行业服务经验,面向电力行业及智能电网,提供涵盖设计、开发、产品、集成、专业运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团队凭借多年的电力系统应用研发和工程实施经验,在电网调度、电能计量、电力ERP、调度数据网、信息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了深厚的积累,具有雄厚科研技术实力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对我国电网调度系统建设实际有着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
在软件产品方面,拥有包括调度管理OMS系统、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电能计量采集终端、线损分析、所用电分析、电力交易信息平台、电力物资管理、应急管理平台、信息保护控制等在内的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在网络集成方面,形成了变电站屏柜设计、调度网络规划、安全网络隔离、纵向加密传输、现场总线、变电站及综合机房监控等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同时,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在电力客户提供长期驻场服务,提供标准化的综合技术运维,保障电力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D2000网省级电网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
D2000电网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TMR),是为适应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电网运营和管理走向商业化需求而设计。包括主站系统(适应各级调度、营销、电厂)及电量采集装置。应用于主要用户有电网、发电厂以及关口变电所。可实现电量实时自动采集、电量手动采集、电量数据向其它系统实时转储、电量采集终端的远程管理与维护、电量系统互联等功能。自1997年成功推出后,开始陆续装备电网和发电厂,已在东北电网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和华北部分地区的关口变电所及发电厂成功应用。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资源管理平台
电力调度自动化机房是电力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具有高复杂性、高投入性、高技术密集性,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和电力安全生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资源管理平台,应用可视化3D、设备信息集成、二维码、监控资源模型等技术,具备设备运维在线档案、故障追踪、影响面分析、资源监控、自动巡检等功能,为机房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3.物资调配信息平台
物资调配信息平台率先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应用的重点项目,系统平台以国家电网ERP系统为主线,电子商务平台(ECP)为协同窗口,建设集物资供应计划、重点物资、同业对标指标、国网报表、省公司报表、监控预警、履约协调、考核通报、应急物资、供应商关系管理十大核心功能为一体的物资调配信息平台,实现对物资需求、采购、合同履约、仓储、配送的物资供应全过程监督和管控,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
4.智能电网调度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调度管理系统是实现电网调度规范化、流程化和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主要实现电网调度基础信息的统一维护和管理;主要生产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调度专业和并网电厂的综合管理;电网安全、运行、计划、二次设备等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估和多视角展示与发布;调度机构内部综合管理等。实现与内外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框架如下图所示:
查看详细
网络与通信创新团队
团队自1999年开始专注于以SIP协议为代表的IP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先后设计完成了面向虚拟运营的SIPSY...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网络与通信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孙建伟
工作单位:电子信息
学科领域:电子信息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杨海波
办公电话:
手 机:18900923302
E-mail:yanghaibo@sict.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金刚
办公电话:024-24696181
手 机:13700003904
E-mail:yujingang@sict.ac.cn
团队介绍
团队自1999年开始专注于以SIP协议为代表的IP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先后设计完成了面向虚拟运营的SIPSYS-CS高性能SIP 服务器、SIPSYS-ES企业融合通信服务器、蓝蜻蜓嵌入式IP-PBX和SIPHello SIP UA客户端等基础产品。
提出了基于SIP B2BUA体系结构的基础平台,包括RFC3261及相关规范的SIP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SIP信令交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igest用户认证与记账、SIP媒体服务器、RTP中继服务器设计与实现、Presence/IM支持、IMS特性支持等。并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呼叫等待与呼叫自动分发(ACD)应用组件、基于混音与混音控制的语音会议应用组件以及XML语音可定制语音交换应答组件等,并在此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又先后主持研制了煤矿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数字导播系统等多项产品。
煤矿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井下通信系统,已经被300多个矿井采用,数字导播系统荣获了2009年王选新闻与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2010年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被40多家省市广播电视台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终端技术与产品
从事符合SIP/IMS规范的软终端及SDK的开发,终端产品与华为、爱立信等众多知名厂商的IMS/SIP产品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可以为第三方的企业通信系统提供终端解决方案。在Android、iOS平台开发多款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流媒体、即时通信、社交网络等多种通信类软终端开发经验。
2.IP调度解决方案
SIPSYS综合自身在终端、嵌入式和服务器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优势,结合国内针对煤矿行业“数字化矿井”的建设要求,推出了智能化IP网络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以有线网络为骨干,以无线网络为延伸,在井下设立基站,通过无线局域网覆盖井下巷道,采用矿用本安手机、固定电话、IP语音网关等终端接入设备,实现井上对井下实时IP调度以及井下对井上的实时信息反馈。
可广泛应用于煤矿、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公路、水力、电力、矿山、消防、林业以及政府公共事业等企事业单位。
查看详细
海岸带农业微生物及应用
团队研究方向:特殊功能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微生物与环境及植物互作分子机制等。 通过从农田中分...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海岸带农业微生物及应用
课题组网址:http://ir.yic.ac.cn/zhxie@yic.ac.cn
负责人:解志红
工作单位: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学科领域:现代农业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李岩
办公电话:0535-2109266
手 机:18865501065
E-mail:liyan@yic.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郑茂坤
办公电话:0535-2109022
手 机:15949894902
E-mail:mkzh@yic.ac.cn
团队介绍
团队研究方向:特殊功能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微生物与环境及植物互作分子机制等。
通过从农田中分离固氮、解磷、解钾、抗逆能力强、拮抗病原菌并具有高效促生能力的微生物资源,分离高效降解农林废弃物、农残菌株促进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并研制成生物菌肥;深入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宿主关系揭示农业微生物在生产应用上的科学依据。
可转移的科技成果:
高效共生固氮根瘤菌的应用:分离多种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并通过温室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抗逆能力强、高效共生固氮菌株,并应用于豆科植物种植,显著提高产量。
高效菌株促进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本团队筛选了高效降解纤维素、高效固氮、解磷、解钾、抗重金属、降解农残、拮抗病原菌的菌株,并通过分段发酵,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基质最终做成生物菌肥,能显著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土壤结构和促进作物生长。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田菁-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化土壤
田菁是改良盐碱化土壤的先锋作物,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盐分,提升土壤肥力。本团队从黄河三角洲分离田菁根瘤菌200余株,并从中筛选到抗逆能力强、高效共生固氮菌株,通过小区实验证明接种高效根瘤菌后田菁的生物量增加33.86%、土壤速效氮增加11.9%、速效磷增加17.72%、速效钾增加18.52%,土壤盐浓度降低20%,能够显著改良土壤。
田菁高度及根瘤图片
2.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生物菌肥研发
秸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资源,农田如果园和大棚土壤由于大量施用化学氮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本团队与烟台固特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在项目支持下,本团队研制了将粉碎的秸秆经微生物的短期发酵添加高效固氮、解磷、解钾、抗重金属、降解农残、拮抗病原菌的菌株制作的成生物菌肥,能显着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所研制产品将于近两年申请生产批号及注册商标。
查看详细
环保领域创新团队
团队作为辽宁省环境污染监控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沈阳市环境污染监控信息工程技术中心,长期从事环保领域的工作,与环境保护...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环保领域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孙建伟
工作单位:电子信息
学科领域:电子信息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王宁
办公电话:
手 机:18900923390
E-mail:wangning@sict.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金刚
办公电话:024-24696181
手 机:13700003904
E-mail:yujingang@sict.ac.cn
团队介绍
团队作为辽宁省环境污染监控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沈阳市环境污染监控信息工程技术中心,长期从事环保领域的工作,与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省、市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有长期密切的合作。“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积极参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主题”下的课题研究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所参与“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综合示范项目”中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监控与监测体系建设课题”,并牵头承担了第4子课题;参与“辽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课题”,并牵头承担了第1子课题。该课题研究在当前及未来辽河流域水环境应急管理技术体系及政策体系基础上构建一个智能化、科学化、可业务化运行的辽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课题必将加快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蓝天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
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包括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基础地理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及水环境污染源管理系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水环境应急响应系统、水环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水环境模型软件系统、水环境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核心系统。
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平台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监测指标,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所有国控点位,下同),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自2016年1月1日起,以上各地均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逐点实时发布监测结果。
以此要求建设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平台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日报系统、预报系统、工作介绍系统、远程质控管理系统、综合预报评估系统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各子站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中心端通过通讯设备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统计处理存储,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大气感官监测系统
大气感官监测系统是环保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对城市烟尘排放情况全面、有效的监控。系统通过设置在各监控区域的摄像机、传输网络与监控中心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对城市各处烟囱排放烟尘黑度的监控。具备控制远端摄像机、采集图像数据、抓拍和录像、自动巡测、林格曼黑度数据校正、进行实时和非实时林格曼黑度分析等功能。系统包括微波通信、短波通信、监控、防雷、防干扰、大气感官监测软件等技术。《大气感官监测系统》软件又包括视频、图象识别、监控设备控制等技术。
查看详细
数控控制总线技术工程实验室创新团队
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控制总线技术的实验室,目前已拥有一支超过40人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2011年11月由国...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数控控制总线技术工程实验室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杨东升
工作单位:先进制造
学科领域:先进制造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韩卫光
办公电话:
手 机:18900923590
E-mail:hanwg@sict.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金刚
办公电话:024-24696181
手 机:13700003904
E-mail:yujingang@sict.ac.cn
团队介绍
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控制总线技术的实验室,目前已拥有一支超过40人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2011年11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集成,在数控控制总线协议、协议芯片、数控系统关键与共性技术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协议与通信板卡以及基于控制总线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与配套单元,并主持制定了国内首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总线国家标准。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学院及省市级科研项目。
实验室的主要科研方向:数控控制总线及相关数控技术的研发;数控控制总线测试、试验、验证环境和条件建设;面向高档数控机床的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等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开放式数控系统、智能伺服单元、智能检测控制单元等成套装置的研制。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LT-B10铣镗床数控系统产品
LT-B10铣镗床数控系统支持单伺服驱动多轴,配套各种铣镗床。系统运行稳定,功能丰富,操作便捷,支持图形编程操作功能又能够针对熟练操控数控机床人员提供用户编程。可支持钻孔、扩孔、镗孔、铰孔、锪平面及铣削等功能,能加工较大尺寸的孔,车外圆、平面、切槽等,特别适宜多孔系、孔距要求精确的箱型零件加工。
2.LT-H10滚齿机数控系统产品资料介绍
LT_H10滚齿机数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技术,实现零传动的滚齿加工。系统运行稳定,功能丰富,操作简单。操作人员无需编程,只需输入刀具和工件等的相关参数便可实现加工,参数输入方便,容易使用。该系统支持多种齿轮类型的加工,加工速度快、精度高。采用渐开线展成法加工各类齿轮,支持柱齿、锥齿、鼓齿等,能够加工直齿、斜齿、螺旋齿齿轮。
查看详细
安监业务创新团队
团队致力于信息化理论研究及相关技术研发应用。科研工作涵盖了信息系统开发、三维模拟仿真引擎、地理信息技术、数学建模技术、...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安监业务创新团队
课题组网址:
负责人:孙咏
工作单位:电子信息
学科领域:电子信息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放
办公电话:
手 机:18900923692
E-mail:yufang@sict.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于金刚
办公电话:024-24696181
手 机:13700003904
E-mail:yujingang@sict.ac.cn
团队介绍
团队致力于信息化理论研究及相关技术研发应用。科研工作涵盖了信息系统开发、三维模拟仿真引擎、地理信息技术、数学建模技术、工作流、数控挖掘与数据分析等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各行业中信息整合、分析、通讯等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行业的具体特征具有行业特征的信息化工程体系产品或解决方案。
主要项目包括: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平台、应用救援指挥系统平台、城市安保管理系统、城市公共事业营销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3G移动终端应用产品等。以数据库、ERP、GIS、网络安全、智能大厦、行业监控等技术为研发方向,为用户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主要面向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实现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本系统结合GIS地理信息平台显示企业基本信息、地理位置等,同时可检索企业相关的证件信息、人员信息、安全评价信息、危险品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设备信息等。记录各种查处隐患信息,包括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和各相关单位上报的各项隐患。可进行隐患处理、隐患整改、隐患复查、隐患督办等隐患业务处理。
根据企业行业不同,提供分行业的特色管理业务,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有色金属、烟花爆竹等进行分类分级规范化管理。本系统获得了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沈阳市及下辖区、县(市)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投入运行,系统运行良好满足了用户需求。
2.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适用于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指挥调度、决策支持和模拟演练,实现接警启动、预案管理、资源调度、任务分配、沟通联络、模拟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
提供应急救援相关地理信息、事故模拟结果、救援态势分析、疏散态势分析、救援路径分析等功能。提示周边的救援地点分布情况、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帮助用户进行直观的分析显示,提供手动图形态势标绘功能,便于进行图形化指挥。
查看详细
微型分析仪器团队
为满足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反恐缉毒、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微型分析仪器研究团队致力于复杂样品中痕量化合物的分析仪...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微型分析仪器团队
课题组网址:www.105.dicp.ac.cn
负责人:关亚风
工作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科领域:科学仪器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田静
办公电话:0411-84379590
手 机:
E-mail:tianjing@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刘丹竹
办公电话:0411-84379178
手 机:
E-mail:liudz@dicp.ac.cn
团队介绍
为满足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反恐缉毒、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微型分析仪器研究团队致力于复杂样品中痕量化合物的分析仪器攻关。紧紧围绕色谱分析技术平台,开展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高灵敏色谱检测器系统研究,以及多种专用、微型化工业色谱仪开发。实现痕量有机物的高效萃取、富集、色谱分离、检测,大幅度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团队在关键色谱材料、部件、检测器等方面已取得系统突破,并在石油化工产品分析、垃圾焚烧烟气现场监测、水体有机物在线监测、超快速大气VOCs分析、痕量植物激素检测、活体代谢分析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分析仪器的研制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样品前处理:(1)加压溶剂萃取;(2)微池加压溶剂萃取;(3)在线自动固相萃取设备;
2.专用色谱仪:(1)生活垃焚烧炉圾烟道气中二恶英在线分析仪;(2)毒品现场定性定量分析仪;(3)大气VOCs分析仪;(4)总烃分析仪;(5)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检测器;(6)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3.现场传感器:(1)微量可燃气体报警器——公共场所非接触检测可燃溶剂、抑制毒品;(2)叶绿素传感器——水中富营养化监测。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加压溶剂萃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加压溶剂萃取技术,已经成为美国环保局EPA、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欧盟国家环境和食品中农残及有机污染物样品前处理的标准方法。萃取池的动态耐压和耐温密封设计技术一直为美国戴安公司垄断,另外,密封材料为特种PAEK,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禁运。本团队经3年努力,攻克了耐高压高温萃取池的动态密封结构设计问题,并且用常规含氟塑料就能满足密封要求。
该项成果为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领域提供了满足国际标准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设备,北京吉天仪器公司将这项成果商品化,其市场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2/3、消耗品价格仅为进口的1/3-1/5,而使用性能与戴安公司产品相当,萃取重复性优于戴安ASE 200仪器。在2008年6月赢得国家质检总局的招标,把美国戴安公司的ASE 200挤出招标目录。
加压溶剂萃取仪APLE 3000(大体积24池)
APLE-2000(24池)
APLE-1000(单池)
2.固相微萃取器件和热解析器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其样品利用率可达100%、检出限比常规方法优1-2数量级,而且不使用有机溶剂,已经是欧盟和美国相关分析检测的标准方法。本团队发展了(1)系列固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搅拌棒、毛细管内固相微萃取、样品瓶萃取棒、集束毛细管内萃取器等微萃取装置。(2)系列高性能微萃取材料:针对非极性物质的PDMS,以及针对弱极性和极性物质的PPESK、PI。(3)微萃取-色谱在线联用方法,包括热解析器以及毛细管内进样技术等。
基于以上技术,使我国可以直接采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使食品、环境样品的检测结果得到发达国家承认。相关技术已经部分转让给山东海诚高科、青岛盛翰、北京普析通用等公司,极大促进了国内环境、食品分析水平。
萃取纤维针SPME 吸附搅拌棒
热解析控制器 热解析器
3.高灵敏光电检测器件
弱光检测是分子荧光、原子荧光、化学发光等分析仪器的核心部件。微型分析仪器研究团队近期研制出AccuOpt 2000系列光电放大器模块,对弱光的检测敏感度达到2-5′10-8 lm,光谱响应范围320-1100 nm,响应线性范围达到5个数量级,在荧光检测中能够替代光电倍增管(PMT)应用在大多数的检测设备中。该器件工作中即使长期暴露室内光线也不会损伤器件性能,最大输出为3.5 V/±5 V供电,功率消耗仅0.2W,重量30-80克,耐受振动和冲击,抗电磁干扰,工作温度-40°C-50°C,存储温度-40°C-70°C,设计使用寿命15年。AccuOpt 2000的稳定性比PMT更好,其基线噪音
AccuOpt器件照片,其波长响应范围涵盖320 nm-1100nm
结合小功率LED作为光源,本团队同时研制了:(1)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检测限0.07 ppb (AFB1),完全满足国标要求;(2)叶绿素a检测器/传感器,检测下限0.05 mg/L。其中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样机已在浙江省疾控中心、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测试,得到好评,完全能够替代进口荧光检测器。
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检测下限6 ppt (w/w)
查看详细
选择氧化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在认识催化氧化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明高活性、高选择性可循环使用的催化新材料,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氧...
团队信息
课题组名称:选择氧化团队
课题组网址:http://www.so.dicp.ac.cn/
负责人:高爽
工作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科领域:精细化工
课题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高爽
办公电话:0411-84379248
手 机:
E-mail:sgao@dicp.ac.cn
科技处院地合作联络人员
姓 名:刘丹竹
办公电话:0411-84379178
手 机:
E-mail:liudz@dicp.ac.cn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在认识催化氧化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明高活性、高选择性可循环使用的催化新材料,发展环境友好的催化氧化过程。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烯烃环氧化制备环氧化合物的绿色催化技术。
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1.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环己烯制备环氧环己烷千吨级工业装置
环氧环己烷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它可以用作环氧树脂的活性稀释剂,还可制成二环己基-18-冠-6、二环己基三氮杂-18-冠-6等冠醚化合物,并可以合成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克螨特以及环己二醇、环己二烯、邻苯二酚等有机化合物。同时由于环氧环己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使其在高效光固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技术由双氧水直接氧化环己烯制环氧环己烷。2002年辽宁省科技厅通过该方法的小试技术鉴定,该项目具有原始创新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使用该技术的千吨级工业生产装置建成,该项目获得2004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5年第二套千吨级工业装置顺利投产
环己烯催化氧化制环氧环己烷的新方法不仅解决了过去传统工艺路线中的腐蚀、污染问题,而且在经济成本上有所降低,整条工艺路线简单,投资少,生产的产品含量高,色泽好,适合于出口产品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采用相似技术的大宗化学品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工业示范技术正在研发中。
查看详细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查看更多